English

以活动为载体 以学生为主体

2001-03-08 来源:光明日报 北京市八中副校长 张凤兰 我有话说

如何增强德育的实效性?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。从我校多年来开展德育的实践来看,德育只有以学生为主体,以活动为载体,让学生在丰富多采的活动中进行自我教育,才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的实效性。

我们以往谈德育,往往强调三支队伍:班主任、政治课教师、共青团少先队。这固然是一支不可缺少的德育专职队伍。但在工作中我们感到,德育不仅仅限于几堂政治课,它无处不在,一次团队活动,一次班会,一个艺术节,都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极好机会。更重要的是,应让学生成为这些活动的主人,他们参与的过程也就是他们自我教育,自我提高的过程。

八中在八十年代首创了开学典礼“第一声铃声仪式”和毕业典礼“最后一声铃声仪式”并坚持至今,多年来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充分肯定。在开学典礼“第一声铃声仪式”上,伴着清脆的铃声,学校对初、高三的优秀学生进行表彰,以优秀生的榜样,激励新同学以奋发向上的精神面貌开始自己的中学生活。在毕业典礼“最后一声铃声仪式”上,老师祝福自己钟爱的学生在高考中考出好成绩,学生与自己深深敬爱的老师道别。当同学们即将告别难忘的中学生活时,他们眼含热泪,对精心培育自己的老师表达深深的谢意。这种情感的交流令学生终身难忘,胜过千言万语。

八中每年都举办艺术节、体育节,为有特长的学生提供一个展示才华的舞台。这些活动不仅使有文体专长的学生增强自信,更重要的是,对全体同学而言,它既是一个培养和提高审美情趣的过程,也是受激励,找差距的过程。校园是一个特定的环境,校园文化应有别于社会文化,开展适合青少年特点的艺术活动,特别应让学生接触一些高雅艺术,如组织学生观看芭蕾舞剧、话剧等高品位艺术精品,对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力很有帮助。同时,在公共场所合应具备什么样的文明和礼貌,对演员的劳动应抱什么样的态度,对剧场的环境卫生应如何维护等等,都是对学生文明行为习惯的培养和锻炼。

爱祖国,爱人民是德育的一个重要内容。要让学生成为一个爱祖国,爱人民的人,必须培养他们具有爱心,而这仅靠空洞的说教是不行的。为此,八中在初一学生中开展了爱的系列教育,包括爱父母、爱老师,爱集体、爱科学等等。不是由老师告诉学生如何去爱,而是让学生自己体会什么是爱。他们访问自己的父母、老师,回忆他们多年来在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呕心沥血,从而激励他们努力学习,好好做人。这实际上就是学生自己对自己的一种教育。学生如果有爱心,他不仅会爱父母,爱老师、爱同学,更会热爱自己的祖国。

对中学阶段的学生来说,同伴对他的影响力往往大于成年人,学生会非常在意他是否能融入班集体,会很在意同学老师对他的评价。所以每一项活动一定要让学生参与进去,在参与过程中去体会更多的道理。德育的过程应成为学生内心的一种体验和感悟,当他们将这种体验与感悟转化为行为和习惯时,我们的德育就成功了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